清明上河圖是北宋(960-1234)相當流行的題材,其中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最為有名,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的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
清明上河圖識記 瓊州太守 楊如壽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翰林畫史張擇端所作之神品也,擇端字正道東武人,幼讀書遊學於京,後習於繪事,本工其墨劃,尤擅于市橋、邑屋、舟車、城廓、山村、草樹、馬牛、人物,以及衣冠之出歿,遠近無一不臻其妙,茆自成其家數也。清明上河圖乃描繪北宋之都城及汴河兩岸清明時節之市俗人事而故名,其畫面幽雅,風景生動逼真,城郊農村清照,即之田野之景色,疏林落霧掩映著農舍,滿家阡陌縱橫,田畝井然。村頭之大道上,人員簇擁,踏青掃墓而歸,此處乃以拱橋為中心,橋上行人熙熙攘攘,商鋪林立,有停足而觀者,橋下舟楫川流不息,篙師纜夫牽重舟逆急而圖寸進,汴河街市商店鱗列,行人往來頻頻,南來北往有士農工商醫卜僧道胥隸騎。而趕集有載貨之貨車者,以多匹之馬車拖曳者,婦幼乘驢者,有以物易物者之貨郎擔者,執斧而鋸者,困而睡者,以板為輿者,驢騾馬牛彙跑之屬。屋宇則官府之衙,市廛之居甚為可觀。店肆之所鬻,則若渴若饌。雅貨百物,有題匾名氏字畫,人與物多至不可指數。而筆勢雅意而逸趣生動,隱見殊形,向背相準無其錯誤之跡也。然此圖之玅若非晝作夜思月累歲積不能到其妙處,整幅畫面人與物之遠近、疏密、動靜、繁簡、都通事畫之傳神之筆,被遵美得緊密妥貼、準確別類,具有長而不冗,繁而不雜,充滿方寸之內體,百里之迴,之宏偉氣派。藏者至寶也。
張著 跋語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學遊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于書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列屬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紀之西湖爭標、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
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語
附註:
1. 大定丙午年是西元1186年,南宋孝宗淳熙13年,金世宗大定26年,歲次丙午。
2. 張著乃宋高宗(趙構,1107-1187)朝畫院畫家,師承郭熙。郭熙乃是北宋畫家,活動於西元1067-1077。1127年北宋(建都汴京,今開封)滅亡,宋高宗於1127年於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南宋之開始,後定都臨安(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