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降之珠」至「天外之珠」】
相傳天珠原屬於『天神』的寶物,因為出現了缺陷,被貶降到人間,被藏族發現視為『天降石』,也就是說天珠為『由天而降的寶珠』。
現今,經由日本方面研究證實,天珠之原礦為三、四千年前,火星隕石撞擊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礦區而得來。強烈的撞擊下,產生了火星上十四種元素,其中『鐿』元素的磁場(科學領域稱為能量)相當強烈,且全世界目前僅有西藏天珠有此一特殊元素磁場。因此,配用天珠而產生避邪﹑血症﹑防止中風﹑增強內氣等功效,是絕對有依據的,所以說,天珠應正名為『天外之珠』似乎更為恰當。
目前,大力收購天珠的是日本人和美國人,希望藉由本書,喚起大眾對天珠的重視,讓中國人的珍寶保存在中國人的身上,也期盼更多的中國人投入中國寶物的行列,後人有更豐富的天珠資訊可供考證。
【天珠的由來】
【傳說篇】
傳說一
在西藏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
天珠是由蟲化成,藏人有時在同一地點挖掘出大量天珠,更相信這是所謂的『天珠穴』,更有人說,天珠被挖出時,還是活的,蠕動了一陣子才靜止不動,硬化後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模樣。
傳說二
西藏有位大成就者或云『金剛亥母』,為消除地方瘟疫,修法而降此珠,天珠所到之處,瘟疫即除,並有避邪保護之作用。
傳說三
人騎在馬上看到天珠在爬動,用沙灑在天珠上,天珠就會『固化不動』。假如沙粒沒有灑中天珠,就會消失在眼前。
傳說四
有好『業』(Kav'ma)(或稱因緣或羯磨)的人可在高山上看到天珠,只要這些人觸摸天珠,天珠就會『固化』。
傳說五
天珠來自魯多克(Rudok)附近的高山上。據說天珠流動如山泉,被一名婦人施法於天珠泉,而後天珠泉就不再流動了。
【歷史篇】
中國關於天珠最早的紀錄為唐朝時期。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宗弄贊時,帶了一尊從印度請來,原是送與唐太宗的佛像作為陪嫁,後來這尊佛像送到西藏後,再鑲了百餘顆各式各樣的天珠,包括三顆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寶瓶天珠(或稱永生瓶天珠)﹑虎紋天珠和其他帶眼天珠等,目前這尊佛像安奉在西藏拉薩(Lhasa)大昭寺的釋迦殿內。
【科學篇】
天珠主要產地在西藏﹑藏東﹑不丹﹑錫金﹑拉答克等喜馬拉雅山域,是一種稀有寶石,西藏人至今仍認為天珠是『天降石』。
天珠為九眼石頁岩,含有玉質與瑪瑙成分,為藏密七寶之一,史書記載為『九眼石天珠』。天珠的內部結構,具有天然宇宙強烈的磁場能量,經日本研究證實為三﹑四千年前,火星的隕石墜落在喜馬拉雅山區,使天珠原礦在強烈撞擊下產生十四種火星上的元素,尤以『鐿』元素磁場能量特別強烈,造成天珠有不可思議的感應,亦符合藏胞認為天珠為『天降石』之說。
天珠磁場為水晶的三倍,水晶磁波為四伏特,天珠則為十三伏特。礦石硬度越高,磁場越強,而天珠是半寶石,硬度為莫氏 7 至 8.5 ,除南非鑽石硬度為莫氏 10 外,當今地球沒有任何礦石的磁場強得過天珠。這也是唯獨西藏的瑪瑙才稱為天珠,而巴西﹑波斯﹑蘇聯﹑印尼﹑台灣的瑪瑙並不能稱為天珠的原因。不過任何礦石皆有磁場,只是強弱有別。為因西藏瑪瑙磁場效果感應最強,因此市售許多瑪瑙寶珠,無論是否來自西藏原產地,大家一律聲稱是『西藏天珠』的原因即在此。